中国铁设助力打造领跑世界的智能高铁
来源:科研院所服务处 发布时间:2021-02-01 12:27

12月27日,北京至雄安新区城际铁路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段开通运营,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贯通。与此同时,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雄安站正式投入使用。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区间最快运行时间50分钟,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间最快19分钟可达。

京雄城际铁路自北京西站引出,经过既有京九铁路至李营站,接入新建高速铁路线路,向南途经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至雄安新区,线路全长91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

其中北京西至大兴机场段已于2019年9月26日开通运营。此次开通的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段长59公里,设大兴机场、固安东、霸州北、雄安4座车站。

中国铁设作为京雄城际铁路设计单位,2017年5月成立京雄铁路勘察设计指挥部,并立即展开现场勘测及集中设计工作。发扬开路先锋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设计工作,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智能工程、绿色工程、人文工程。

中国铁设在京雄城际设计中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北斗定位、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全线创新的智能化成果达到70多项,在京雄城际铁路的全过程、全设计阶段、全专业应用BIM技术设计,实现了智能设计、智能运维在多项智能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

京雄城际铁路首次在铁路领域实现了从基础、桥墩、桥梁到桥面系的全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形成了成套设计技术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桥梁工程的桩基、墩身、墩帽、箱梁及桥面防护墙、电缆槽等都在工厂内进行专业化设计,分段标准化预制再运到现场拼装而成,这也被形象地称为“像搭积木一样建高铁”,体现了中国高铁绿色、高效、优质、安全、人文的建设理念。

在京雄城际铁路途经的北落店村附近,建有一条全长847.25米的全封闭声屏障,主体结构采用圆形钢架外围采用金属隔音板,相当于在高铁通行的大桥上修建了一道“隔音隧道”。时速350公里条件下高铁全封闭声屏障,在国内外实属首例。根据现在的测试结果,降噪效果在18到20分贝,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噪声,有效减少列车高速运行对沿线集中居民区带来的影响。

在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南侧,一座“低调”的牵引变电所隐藏于地下。为将京雄城际铁路打造成绿色、安全、智能化的铁路,同时满足雄安新区的高标准规划要求,设计团队将雄安牵引变电所“塞”进地下,将铁路建设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打造了国内铁路第一座全地下牵引变电所。

让高铁穿行在绿色的生态之廊中,在京雄城际景观设计理念中,将铁路、生态、智慧、景观、文化多种元素融合,打造山水、田野、园林多样化植物、多样化人文景观组成的“生态廊道”,打造京雄城际铁路“四季有景”。

雄安站是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站场规模13台23线,建筑面积47.52万平方米。未来将成为京港(台)高速铁路、京雄城际铁路、天津至雄安新区城际铁路、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速铁路交会的枢纽。

中国铁设在设计中,紧密结合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努力打造“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新时代精品客站。

雄安站“站城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将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高铁站的交通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有机衔接、互联互通可实现客流的“多进多出”。未来乘坐高铁的旅客出站可“零距离”换乘地铁、公交。

为改善环境、丰富室内空间效果,雄安站在车站屋顶中间区域拉开了一道15米宽的缝隙,打造成极具特色的“光谷”,让候车乘客在车站内就能感受到自然光线。雄安站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车站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材料及技术打造集约生态创新的北方绿色建筑,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屋面系统创新设计,大面积光伏玻璃组件与屋面构造有机结合,共同形成层次丰富、轻盈通透的“第五立面”效果,利用太阳能屋面系统,有效节约电能30%。

雄安站站房外观采用“青莲滴露”设计主题,椭圆形屋盖轮廓既如清泉源头,又似一瓣青莲上的露珠,寓意“清泉源头、风吹涟漪”,彰显雄安新区水文化。

雄安站室内设计贯彻建构一体化设计理念,为满足整体性、韵律性、艺术性的要求,打造全国首座客站527道弧形梁、192根开花柱,三维曲面清水混凝土候车大厅,边角顺直、弧度顺滑、结构挺拔俊美,以清新自然之风取胜,同时更符合绿色建筑要求。

雄安站创新采用了一系列智能技术,努力打造智能便捷现代化的智能客站,构建基于BIM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对站房重要结构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分析结构物服役状况,预测站房结构的性能变化。利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对电梯、空调、照明等建筑设备系统集中控制和能效管理,实现智能化服务和综合交通管理,旅行信息服务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多种交通方式可统一协调、集中调度和智能指挥,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京雄城际铁路全线通车,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铁路网布局,一座“未来之城”正向我们走来。(来自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