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新闻发布会
来源:机关党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29 17:33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王敏 记者赵凯华报道11月26日下午,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新闻发布会,会上,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许颖悟介绍,《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于今年9月审议通过,自11月1日起施行,是全国首部省级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将为天津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天津制造”变为“天津智造”提供法治保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任洪源,市科技局副局长祖延辉,市人社局副局长郑巴音出席会议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许颖悟介绍:

明确发展方向 “全国首部”为领域空白补位

当前,天津市制造业正处于从自动化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持续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大力支持特色智能装备,培育国内知名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具有国内一流的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制定实施百亿级智能制造专项政策,都将全力助推天津市制造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十四五”时期,天津市着力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坚持制造业立市,大力引育新动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着力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起草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地方性法规的条件已经成熟。

此外,在智能制造领域,我国尚未出台相关的上位法,《条例》作为全国首部省级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推进智能制造领域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通过法律的渠道保障市场主体的权益,营造智能制造领域公平竞争环境,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法治服务与保障。同时,《条例》将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紧密衔接工信部出台的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和即将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为天津市明确智能制造发展方向。

对标四大重点任务 助推“天津制造”向“天津智造”

据介绍,《条例》包含总则、智能制造供给、智能制造应用、智能制造支撑、激励措施及附则共6章37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对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四大智能制造发展重点任务。

在智能制造供给方面,《条例》明确将加强供给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研发智能制造技术,同时支持建设制造业创新载体,加快智能制造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并鼓励企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工业母机、工业软件,鼓励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升服务能力,引领带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为推动智能制造应用,《条例》明确深化智能制造推广应用,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支持建设智能场景、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提升企业生产和管理智能化水平,同时培育优质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强化领航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等优质企业的培育,推动上下游企业业务链条贯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管控能力,鼓励行业智能化改造。

此外,在智能制造支撑方面,《条例》规定着力构建完备可靠、先进适用、安全自主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对参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和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进行了规范,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人才支撑、安全保障能力、公共服务进行了规范,并对支持行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行了规范,同时鼓励举办智能制造领域展览、赛事、论坛等活动,增强智能制造的资源集聚和辐射能力。

为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条例》明确将以智能制造产业链、创新链的重大需求和关键环节为导向,由天津市统筹使用智能制造相关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并在产业基金、金融服务等方面支持智能制造发展,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智能制造供需对接活动,优化智能制造企业发展环境,加强智能制造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能力。

许颖悟表示,下一步,天津市政府有关部门将宣传好、贯彻好《条例》,深刻领会和精准把握《条例》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统筹协调推进《条例》的配套制度建设,确保《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任洪源介绍: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是国家工信部为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制定的专项规划,规划中确立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路径,明确了智能制造四大重点任务,包括加快系统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深化推广应用,开拓转型升级新路径;加强自主供给,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夯实基础支撑,构筑智能制造新保障。

《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对标上述四大重点任务,融入了智能制造系统创新,形成条例智能制造供给、智能制造应用、智能制造支撑三大章节的主体框架:在智能制造供给层面,加快发展智能装备、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提升智能制造供给体系适配性,引领带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在智能制造应用层面,聚焦企业、行业、区域转型升级需要,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在智能制造支撑层面构建完备可靠、先进适用、安全自主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健全完善相关标准、信息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安全保障、公共服务等发展基础,提高智能制造支撑能力。结合天津市智能制造实际以及2018至2021年智能制造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情况,形成了条例总则和激励措施,明确条例是“为了促进智能制造发展,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原则;指出了智能制造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为“智能制造产业链、创新链的重大需求和关键环节”。

关于天津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是条例中突出了以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为着力点,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天津制造”变为“天津智造”的“天津思路”。

二是条例中结合智能制造供给核心装备,确定了鼓励企业开发推广智能立(卧)式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磨床等高端工业母机,为天津市突破智能制造高端重点领域确定了方向。

三是条例中结合2018至2021年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情况,确定了智能制造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包括制造业创新载体、智能制造企业技术中心研发能力提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集成应用、首版次工业软件示范应用,工业母机、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新模式应用与试点示范;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领航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

——市科技局副局长祖延辉介绍:

《条例》将创新驱动作为第一原则,将智能制造创新能力作为首要着力点,是对科技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将智能制造作为海河实验室、市重点实验室、市技术创新中心、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布局建设的重点方向。已组建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研究方向之一就有智能化现代中药制造设备,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也有智能化布局。正在组建的大学科技园也将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转化作为重点方向。通过创新体系布局与完善,形成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同时,正在推进建设中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智能制造也是试验区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加强智能制造应用场景牵引研发与集成示范,加速推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二是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重点从关键硬件、基础软件等研发攻关,多学科研发技术集成,到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一体化推进,以应用为牵引,以“揭榜挂帅”为攻关模式,创新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与实施机制,为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和制造业立市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三是在激发科技创新主体创新创造活力方面。充分发挥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作用,围绕智能制造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应用,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合作的创新共同体模式,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智能制造的关键硬件、基础软件、数据处理、智能传感、物联网等方向加快培育一批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和领军企业,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加强科技供给,推动我市制造业加快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绿色化,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市人社局副局长郑巴音介绍:

2018年实施了“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大力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紧缺人才。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1.7万人。为天津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去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先行先试,探索组建创新联合体,组建了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智能轨道交通、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目前,联盟已链接高校院所80家,联系领军企业1600家,邀请两院院士等特聘专家62位,聚集工程师3万人,形成“联盟搭台、科学家助力、企业家唱戏”的生态格局,激发出协同创新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5月,市人社局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加快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出“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为“十四五”期间天津加快集聚优秀人才服务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的出台,为天津智能制造产业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绩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条例》中关于人才引育明确了相关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让人才“引得来”。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定期征集高端紧缺岗位需求,纳入市人社局年度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依托各类主流媒体,面向海内外同步发布,同时,注重发挥“津洽会”人才智力引进、“海河英才”创业大赛、“双一流”校园招聘等一系列“赛、展、会”平台作用,帮助用人单位精准对接引进智能制造领域高端紧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

二是让人才“有发展”。聚焦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工程,支持开展智能制造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坚持“需求引导培训、补贴对应等级”原则,编制发布市场紧缺职业需求和培训补贴目录,鼓励企业、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智能制造领域职业技能培训。抓住人社部天津市共建“技能天津”、举办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等难得契机,发挥“培训”“竞赛”双引擎作用,为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三是让人才“有活力”。一方面,发挥职称评价“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对智能制造企业坚持主动上门送政策、对接需求解难题,确保各类企事业单位智能制造专业人才,以及从事智能制造工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的职称申报权益。积极拓宽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为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为支持智能制造相关产业链、人才链发展,今年9月,市人社局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了关于优化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价支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按照“一链一策”的原则,为每条产业链建立一套职称专业体系,智能制造专业是其中增设的9个新专业之一。

四是让人才“留得住”。设立人才档案专库,为企业家和创业人才提供档案接转、使用等方面的专属服务。对于用人单位引进的智能制造领军人才,市人社局发挥人才矩阵功能,主动对接协调科技、工信、金融、教育、海关等相关部门,为智能制造领域各类优秀人才,精准提供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健康等方面服务保障,积极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环境,为天津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人社力量。(2021-11-29 中国发展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