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敢医敢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钟南山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84岁的他毅然“逆行”,前往当时的疫情“风暴中心” ——湖北武汉。连续3天奔走调研,钟南山逐渐摸清了新冠病毒的“脾气”,并和专家组快速及时研判新冠肺炎疫情。
在2020年1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明确提出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随后,他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在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病毒源头在哪里?公众如何防控?未知的病毒,让全国人民心里充满了疑问和恐慌。钟南山多次出席新闻发布会,没有任何保留地公开分享新冠疫情的救治和研究进展,为战胜疫情注入信心。
“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当时有人悄声问。“科研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钟南山平静地说。
二、“用事实说话”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天,他还和我讨论磁场会不会对病毒的毒性有作用,他一辈子都在追求学术上的东西。这件事给了我一生很深的影响。”钟南山曾回忆道。从此,“用事实说话,做事绝对不能半途而废”,成了钟南山做学问的基本准则。
钟南山非常注重把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密切结合起来,认为“医学研究首先要在临床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研究,找出规律和机制,最后再运用到临床,解决患者的问题”。钟南山的思路很明晰。要打赢这场战“疫”,必须临床救治与科研攻关双管齐下,“现代抗‘疫’战,打的就是科技战,科技攻关要跟病毒赛跑”。
三、“协同作战才是抗击传染疾病的最好出路”
21世纪以来,冠状病毒已造成三次重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钟南山一直强调,协同作战才是共同抗击传染疾病的最好出路。
17年前非典时,钟南山旗帜鲜明提出国际大协作;17年后,他依旧坚持此观点。“传染病是没有国界的。若有一个国家不做干预,新冠疫情都不会消失。”钟南山说。他先后与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进行30多场国际远程连线,分享我国新冠肺炎救治宝贵经验,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中国方案”。
“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肺炎,我国科研攻关能力在战‘疫’中历经锤炼。如果说抗击非典时我们更偏重救治患者,此次战‘疫’中我们把科研攻关提高到与临床救治同样重要的位置。”钟南山说,“这次,不单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也写在了地球大地上。”
(来源:科技日报)
附件:
微信分享“扫一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