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以“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加快提升成果转化效率,3月3日,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局会同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成功举办“天津市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暨成果转化‘三个一’行动工作推动会”。来自我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技术转移机构等30多家单位的120余位嘉宾参加活动。
当前,我市高校院所有大量科技成果积累,同时,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继续科技成果助力创新发展。“先使用后付费”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这一模式中,“先使用”让企业“零门槛”使用科技成果,引导企业积极投入成果转化;“后付费”让高校院所和企业工作的重心从事前的犹豫顾虑,转移到事中的协同配合和事后的收益分成,让双方都能从成果转化中实现收益。天津市在有关方面持续探索创新。2024年,市政府高规格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的若干措施》,专门提出“先使用后付费”政策,作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措施,打造“敢转”“愿转”“会转”模式。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滨海高新区等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人保财险等金融机构也创新推出专项保险产品,探索新型增信方式,推动一批项目以“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得到转化并形成典型案例,在全市有很强的示范性、带动性。
“先使用后付费”模式的推行,离不开高校内部成果转化机制的高效运作。在成果转化创新改革18条措施中,我市在全国首次提出“一门式”服务,鼓励高校建立完善内部成果转化工作体系,推广成果转化“一个政策包、一张明白纸、一站式服务”的“三个一”模式。目前,天津市已有多家高校探索采用“三个一”模式,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活力,极大提高了成果转化效率。活动中,中国民航大学等高校就自身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为全市高校开展“三个一”行动,推动成果转化更快捷、更便利的服务作出了典型示范。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以“先使用后付费”和成果转化“三个一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我市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