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建设成效喜人
来源:区域创新处 发布时间:2022-04-15 17:09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简称电子院)历经五年的发展历程,从2016年落地建设到今天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我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典型代表。

一是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发展模式。电子院依托清华大学电子系的人才团队、技术项目的输出支持,通过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的管理服务,在市科技局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政策的引导下,建立理事会管理体制,探索建设“研发+转化+孵化+投资+育人”的运行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优化研发人员收入分配方案、探索建立科技金融支持创新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创新链条全流程建设,在中新生态城的评价中取得满分,在市科技局产业技术研究院绩效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

二是完善搭建创新平台引进培养创新人才团队。电子院已建设“高端光电子芯片创新中心”“电子综合检测中心”“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三个技术平台、“医工结合创新中心”“新一代融合通信及智慧城市创新中心”“先进科技创新中心”三个应用平台,引进陆建华、罗毅等院士团队,吸引近30位清华教授深度参与成果转化项目的科研和技术攻关,培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创新创业工程硕士超100人、博士后5人,电子院曲迪博士获得“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为尽快建设科技强市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着力开展创新研发活动助力服务产业发展。电子院获得自主知识产权8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承接清华大学各类成果转化项目118个,2021年实现技术服务收入5000余万元,同比增长近3倍,其中拙河科技自研的亿像素阵列摄像机、超星未来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平台为北京冬奥会提供科技助力;华慧芯科技在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摘得“新一代信息技术”创业赛第一名。电子院为国内4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提供服务近500次,现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排名前三位的光电子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四是不断完善金融渠道培育科技企业衍生孵化。已建设4支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超6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近60个,投资额近3亿元。落地光电、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衍生孵化企业超100家,培育瞪羚企业4家、雏鹰企业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2021年聚集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7%,累计获得各类荣誉及资质达22项,11个项目获得投融资2亿余元,总估值达16亿元。其中引入的光电平台产业化项目,一期规划投资2.5亿元开展DFB激光器芯片研发及生产,为天津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近年来,市科技局坚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构建“大科技”氛围,持续推进我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壮大,认准方向、坚定决心,先后推动出台我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若干意见和管理办法、持续优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发展方向、创办“产研汇”专题活动搭建对接平台、纳入进口设备免税支持范围、鼓励实施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降低天使投资基金设立子基金支持条件、突破科技计划项目限项要求等系列政策举措。截至目前已累计认定23家,获取知识产权超1000项,开发新技术成果超800项,开展技术类服务3400余项,实现衍生孵化企业近700家,有效支持我市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下一步,市科技局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坚持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以优异成绩喜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