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放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并作出具体部署。在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金融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要加快构建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是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当前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现代科技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风险和不确定程度高。金融天然以企业和产业为服务对象,能发挥多重作用支持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投入规模和效能,支撑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供资金要素保障。分散科技创新风险,为推动颠覆式创新营造有利环境。合理评价和实现科技创新价值,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引导激发社会财富效应,增强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也是金融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努力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当前,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迅速提升。金融体系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阶段特征和结构特点,把支持科技创新作为优化融资结构的重要方向,从满足时代需要中实现自身发展。同时,科创领域是当前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适配性、定价效率、覆盖面等方面的短板更加突出,必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各类金融机构定位,强化市场规则,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市场和制度建设,丰富金融工具,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金融的政策框架持续健全。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推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构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总体框架,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政策落地。优化科技金融区域布局,推动在济南、长三角、北京中关村等7地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因地制宜制定改革工作方案,鼓励地方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工具更加完善和精准。2022年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项目的融资支持,带动银行发放相关贷款近2万亿元。2024年,在总结两项工具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完善,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深度融合“创新积分制”和产业政策标准,引导金融资源更加精准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以及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科技型企业贷款持续增量扩面。过去5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14%提升至47%。科创类债券建立注册发行绿色通道,发行规模持续提升,科创票据累计发行8000亿元。服务科技创新的股权融资市场快速发展,超过17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3万亿元。
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模式更加丰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转变,“总部+区域科创中心+科技支行”的专业组织架构在大型银行普遍建立,突出企业创新能力和成长性的“技术流”风险评估模式获得广泛运用。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科技金融产品不断涌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持续增量扩面,2023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同比增长75.4%,“创新积分贷”在国家高新区推广落地,“科技人才贷”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线上化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
科技金融政策配套不断健全。稳步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汇管理试点,提升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度。各地金融部门与科技、产业部门密切协作,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搭建科技金融信息平台或服务专区,常态化推送科技型企业信息,促进银企精准对接。不少地区设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对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给予财政奖补。
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金融要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科技创新复杂多元,创新链条不同环节,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金融需求区别较大,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要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大会的部署精神,落实好《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聚焦重点、迎难而上,以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导向,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强度和水平,综合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和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提升服务适配性和覆盖面。
当前,我国总体金融结构仍然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调整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成为提升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广度和强度的重要方面。要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推动银行构建相对独立的集中化科技金融业务管理机制,完善信贷额度管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等政策安排,探索建立标准清晰的尽职免责制度,大力支持科技创新,逐步形成与科技强国建设相适应的信贷结构。要把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引导银行构建与之适配的风险评估模型和业务流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贷款+外部直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产品,提升科技支行和业务团队专业化水平,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信贷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等问题。
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功能,提升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科技创新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长周期活动。股权融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特征天然适应科技创新融资需求,其中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独角兽”科技企业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发挥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功能,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满足不同类别、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需求。要把推动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畅通“募投管退”全链条,特别是拓宽创投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提升创投机构综合性服务能力,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精准服务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同时,也要进一步发展股债混合类的科创类债券产品,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收益债市场,培育专业投资机构和评级机构,扩大科技型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丰富完善科技金融市场生态,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与多元创新生态相对应,科技金融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涉及金融体系内部各类机构衔接协作、金融体系与科技体系相互配合,产生“1+1>2”的效果。要顺应科技型企业和产业培育具有较长周期、科技创新融资需求多元等规律,立足我国金融结构特点,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的多层次性,推动资本市场各板块、大中小银行差异化发展,形成功能互补。支持大型银行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在依法合规、风险隔离可控前提下强化与内外部投资、证券、融资担保、保险等机构合作,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的接力式金融服务。搭建科技金融交流平台,加强金融机构与高校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对接合作和服务联动。稳妥有序推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相关试点,促进金融机构加强探索和经验交流,确保金融创新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
加强相关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发展科技金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金融自身的能力建设,也要注重加强相关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增强可持续性。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小再贷款、专项金融债券等激励引导政策,建立科技金融服务效果评估机制,提升激励效果。健全科技金融标准体系,扩大“创新积分制”评价范围,加强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应用,健全科技金融统计制度,为金融机构提供明确指引。加强科技金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常态化投融资对接平台,扩大知识产权基础数据、企业研发活动信息等开放共享。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模式和对担保代偿的补偿机制,促进扩大担保规模和覆盖面。用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等政策,支持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
平衡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科技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是推动科技金融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压实各方风险管理责任,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推动金融机构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和资金用途监控,切实提升风险评估专业水平,不过度依赖第三方融资担保和科技外部评估。密切监测科技金融风险情况,强化对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和预警,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