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科技局 市教委关于举办第十届
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全域科普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关注科普微视频的创作和推广工作,市科技局、市教委将举办第十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举办目的
第十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以“共同创造科学与影像的传奇”为主题,旨在通过制作、选拔、表彰和推广一批优秀原创科普微视频作品,激发广大市民的参与和关注热情,从而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天津动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三、活动安排
(一)大赛阶段
第十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面向广大市民进行作品征集,主要分为大赛启动、宣传征集、评奖颁奖、宣传推广四个阶段。
1.大赛启动∶2024年12月;
2.作品征集∶2024年12月—2025年6月;
3.评审颁奖∶2025年7月;
4.宣传推广∶2025年8月—9月。
(二)参赛形式
个人和团队均可参赛,团队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
(三)配套活动
为拓宽选题角度和科普视野,提高拍摄技术和制作水平,配合大赛进程和全市科普工作,组委会将在赛程期间举办系列科普活动,包括科普作品展览展示、互动科普体验、校园宣传推广,以及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技术指导等。
四、有关要求
(一)请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及时部署,指定专人负责,积极协助大赛组委会做好活动组织和作品征集等各项赛事工作。
(二)报送的参赛作品须符合《第十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规程》(见附件1),并突出科学性和原创性。
(三)报名方式∶参赛选手填写《第十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报名表》(见附件2),连同参赛作品电子版一同发送至大赛组委会官方邮箱:kepuweishipindasai@vip.126.com。作品征集截止时间为2025年6月底。
(四)联系方式∶ 市科技局引智育才工作处 刘瑞明
天津动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齐雯
联系电话∶022-23431377
附件:1.第十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规程
2.第十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报名表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2024年12月13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第十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规程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组织好第十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的各项工作,现制定本次大赛规程。具体如下:
一、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
1.作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家关于互联网作品及其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
2.围绕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3.反映我市科技发展进步,用科学声音讲述科学故事;
4.属于科技、科普类作品,内容短而精,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艺术性、趣味性。
(二)作品规格
1.作品形式为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动画、动漫等;
2.时长为2—5分钟;
3.格式须为MP4格式,画幅比例16:9,分辨率为1080P以上,单个视频大小为100—300M之间;
4.视频应由片头、正片、片尾三部分构成,视频片头名称应与推荐表一致,片尾应体现主创人员、制作单位、版权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5.视频中的文字语言应为简体中文,配音和解说使用普通话,配中文字幕。
(三)原创要求
1. 作者承诺参赛作品的创作思路、内容、素材等为作者原创,无知识产权争议,严禁剽窃、抄袭、侵占、篡改他人作品。若发现抄袭,取消评选资格;
2. 非原创部分不得超过视频总时长的10%,以下涉及公共素材、商业网站素材、人工智能生成素材均视为非原创部分。
(1)使用事件、报道等公共视频素材的需在画面注明“资料”及出处;引用商业网站素材或他人原创素材的,应在视频中标明引用素材来源。引用素材需提供授权使用证明。
(2)音乐素材使用或改编歌词,应取得版权方授权,使用公共素材的需说明情况。
(3)使用动画制作平台创作的视频,如其模板、表现元素等素材均为动画制作平台提供的公共素材,视为非原创。
(4)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图片、文案,视为非原创。
二、作品评审
(一)评审方式
由组委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集中评审,评选相应奖项。
(二)评审标准
由组委会组织专家,分别从内容科普性、内容原创性、表现形式创意性、技术标准性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评分。
1. 内容科普性(30分)
(1)科学知识准确、重点突出。
(2)鼓励科普知识点涉及科学前言与热点方向。
(3)科普知识点要叙述清晰明确,立意鲜明。
2. 内容原创性(30分)
(1)创作思路、内容、素材均为原创,无知识产权争议。
(2)非原创部分小于视频总时长的10%。(涉及公共素材、商业网站素材、人工智能生成的素材、动画制作平台提供的公共素材均视为非原创部分。)
(3)引用公共素材、商业素材、他人素材等正确标注并提供授权使用证明。
3. 表现形式创意性(25分)
(1)形式富于创意、新颖活泼,易于观众接受。
(2)视觉、听觉冲击力强,包装精致富有美感。
(3)语言生动有趣,具有一定吸引力。
4. 技术标准性(15分)
(1)作品时长、格式、画幅比例、分辨率等符合作品规格要求。
(2)片头、片尾符合规格要求。
(3)配音和解说为普通话,配简体中文字幕。
(4)质量清晰,焦距准确。
(5)色温准确,色彩和谐具有美感。
(6)配音、音乐、音效清晰。
(三)奖项设置
1.分级奖
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具体评奖比例视报名情况和作品质量而定。
2.单项奖
分别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剪辑奖、最佳动画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
3.优秀组织奖
设立优秀组织奖,具体评奖比例视组织报送的作品数量及质量而定。
三、大赛声明
(一)作品内容
内容围绕科学普及、创新创业,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繁荣科普创作,集中展示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提高全民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并符合以下要求:
1.参赛选手承诺其参赛作品内容是健康的。所谓“健康的”,包括但不限于“不庸俗”、“不低俗”、“不媚俗”,艺术上有借鉴作用,或有利于提高公众艺术欣赏水平。
2.参赛选手承诺其参赛作品内容不存在下列情形∶
(1)反对中国国家制度和政策、诋毁中国国家形象的;
(2)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
(3)制造中国民族分裂,破坏国家统一的;
(4)干涉中国内政的;
(5)思想腐朽、颓废,表现形式庸俗、疯狂的;
(6)宣扬迷信、色情、暴力、恐怖、吸毒的;
(7)有损观众身心健康的;
(8)违反中国社会道德规范的;
(9)可能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
(10)中国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3.参赛选手承诺其参赛作品不包含涉密内容。
(二)知识产权
1.未经本大赛组织者的许可,参赛选手无权使用或许可使用、复制或开发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或本大赛组织者的称谓以及本大赛知识产权。
2.本章程未通过明示、暗示或其它方式授予参赛选手对目前或今后由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组织者拥有或控制的任何版权、专利权、商标、商业秘密或其他知识产权享有任何利益。
3.参赛选手对参赛作品享有充分、完全、排他的著作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由侵犯知识产权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自行承担;由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引起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损失的,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赔偿因此给大赛造成的全部损失。
4.参赛选手所提交的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组织者所有,本大赛组织者有权将参赛作品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印刷、广播、影视等形式,并不再给付相应报酬。
(三)合理使用
参赛选手授权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组织者或本大赛授权主体为宣传、节目制作、节目播出等与"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安排"有关的目的,合理及免费使用其姓名、肖像、创作的参赛作品及参赛选手提交本大赛的个人信息。
附件2
第十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报名表
一、基本资料 | ||||||
个人报名 (个人参赛填写) |
姓名 |
电话 | ||||
学校/单位 |
电子邮箱 | |||||
院系专业/部门 | ||||||
团队报名 (团队参赛填写) |
团队成员姓名 |
1、 |
2、 |
3、 |
4、 |
5、 |
团队联系人 |
姓名 |
电话 | ||||
学校/单位 |
电子邮箱 | |||||
院系专业/部门 | ||||||
指导老师/负责人 |
姓名 |
电话 | ||||
院系专业/部门 |
联系地址 | |||||
二、作品信息 | ||||||
作品名称 |
影片长度 |
分 秒 | ||||
类别(专业领域) |
||||||
内容简介 |
(300字以内) | |||||
创新点 (内容、构思、表达等) |
(100字以内) | |||||
引用素材 |
引用类型(文案、图片、动画、元素等):,引用位置及时长:,许可使用授权方式、区域、期限(提供证明材料): | |||||
自荐承诺及授权 |
本人(本机构)郑重承诺:对所提交的微视频作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参赛作品内容为本人(本单位)原创,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如作品内容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导致任何争议、索赔、诉讼等后果,将由本人(本单位)承担后果。严格遵守评审有关规定,不以“请托”、“打招呼”等形式干扰评审工作。 本人(本机构)同意授权大赛主办方和承办方拥有参赛作品的使用权及转许可权,在公益性科普宣传和公益性科学教育中,对参赛作品所涉文本、字体、图片、图形、音频和视频资料等内容进行展播、摘编、汇编和出版。
姓名(签字): 机构(盖章): 年 月 日 注:如该作品为机构组织创作,由该机构或机构所在单位盖章。 |
注: 1.请认真填写表格以确保内容无误,字迹清晰(没有单位的相应内容可不填),表格一式两份,一份为电子版表格,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另一份打印纸质版签字后扫描或拍照成电子版以pdf或图片形式发送。
2.团队报名最多可以填写五个团队成员,请注意团队成员排序,获奖团队将颁发一份获奖证书,证书上获奖者名字排序参照报名表排序。
3.请将报名表与作品一起发送到官方邮箱:kepuweishipindasai@vip.126.com。